近期,全球电子代工行业掀起了一股赴美建厂的热潮,而我国台湾地区的三大代工巨头,仁宝、伟创、广达也在这股浪潮中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新决定。有外媒报道,这三家企业传出新决定,加码对美方市场的投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反映了当前全球供应链的重组趋势,也揭示本土造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三巨头加码美方投资
仁宝、伟创和广达作为我国台湾电子代工行业的三巨头,近期传出在美新投资计划。仁宝宣布将向美投资3亿美元,主要用于服务器制造业务,包括建设服务器组装与测试生产线以及整机系统产能,预计2026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而伟创的投资规模更为庞大,其对美投资额已扩大至7.2亿美元,计划在美德州设立新的生产基地,以大幅提升在美的制造能力。这一投资将使伟创能够更好地满足北美客户的需求,并强化其在该地区的竞争力。
广达虽然投资额相对较小,但也宣布对美田纳西州纳许维尔的子公司增资1.7亿美元,持续扩大其在美AI服务器生产能力。广达近两年持续在美扩厂,已在东岸与西岸都布局了产能,并计划进一步扩大这些厂区的生产规模。
这三家企业的投资总额已超过5.3亿美元,而且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投资可能只是开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资金注入美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器和AI相关产品的制造领域,反映出企业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对美市场需求的回应。
二、从谨慎到仓促的转变
与当前大规模投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系三巨头此前对美市场一直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在2020年之前,这些企业对于赴美建厂大多保持观望,主要原因在于美制造业环境与亚洲存在显著差异。美工业体系不健全、产业链不完整、工人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使得代工厂商对在美国设厂心存顾虑。
然而,近期这三家企业的决策过程却显得异常迅速,甚至有些仓促。仁宝在今年2月才刚刚宣布对美印第安纳州子公司增资1000万美元,时隔半年就将投资额提升至3亿美元;伟创在4月宣布新设美国子公司时计划投资不超过5000万美元,但很快就将投资额扩大至7.2亿美元;广达也在短短几个月内连续公告多笔美投资。这种决策节奏的明显加快,反映出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正在急剧增大。
三、台积电前车之鉴与关税压力
台系三巨头此次仓促加码在美投资的决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受到两大关键因素的驱动:台积电的"示范效应"和美方日益加大的关税压力。
台积电作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龙头企业,其赴美投资的历程为其他台系厂商提供了前车之鉴。2020年,台积电在美方的压力下,宣布投资120亿美元在美亚利桑那州建厂,然而随后的发展出乎许多人预料,台积电不断追加在美投资,从120亿到400亿,再到650亿,最终在今年3月宣布再加码1000亿美元,总投资额达到惊人的1650亿美元。
台积电的这一系列动作产生了明显的带动效应,随着台积电在美的产能不断扩大,与之配套的供应链企业也纷纷跟进,在美设立生产基地。台积电案例清楚地表明,在美方压力下,早期妥协比被动应对更为有利。三巨头显然从中吸取了教训,选择主动加大投资而非等待政策完全落地。
另一个关键驱动因素是美方不断加大的关税压力,美方近期陆续公布了针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税税率,其中对我国台湾的税率为20%,虽然低于最初公布的32%,但仍显著高于日韩等竞争对手。美方甚至公开表示,对进入美本土市场的芯片要加征100%的税,这种极端政策言论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危机感。在这种背景下,赴美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成为台系企业规避关税风险的唯一可行路径。
四、写在最后
台系三巨头此次加码对美投资的决策,既是应对当前危机的权宜之计,也可能是全球电子制造业格局重构的开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赴美建厂,美方的产业链将逐步完善,而这又将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形成一种难以逆转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台湾地区作为全球电子制造重镇的地位或将面临严峻挑战。
嘉正网-嘉正网官网-免息配资开户-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