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连自己家有多少人失业都快数不清的国家,还能管好全世界的钱袋子吗?
这问题听着有点刺耳,但它不是假设,而是眼下正在发生的事实。在华盛顿,本该是全球经济最灵敏的“神经中枢”,如今却像个信号断断续续的老旧收音机,时不时就陷入一片嘈杂的静默。这出闹剧叫“政府停摆”,说白了就是国会里的两拨人为了预算吵翻了天,谁也不签字,结果就是联邦政府里除了关键岗位,大部分人都得回家待着,工资也停发。
这事儿已经破了历史纪录,成了美国史上最长的一次停摆。有意思的是,史上最长的两次停摆,都发生在了特朗普的任期里,也不知道该说他“幸运”还是“点背”。但对整个美国经济,乃至全球市场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笑的段子。停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负责算账、报数的人不上班了。这就好比一家大公司,财务部和市场部集体放了长假。老板想知道上个月卖了多少货、赚了多少钱,没人能告诉他。现在的美联储,就是这个“老板”。作为美联储调整利息的两大“方向盘”——非农就业数据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现在彻底“难产”了。非农就业数据,也就是美国有多少人找到了工作、多少人丢了饭碗,十月份没出来,十一月份眼瞅着也悬了。这意味着,美联储已经连续两个月“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美国的就业市场是冷是热。这就好比开车上高速,却把车速表和油量表全给蒙上了,纯粹凭感觉开,这风险有多大,可想而知。另一个关键数据CPI,也就是物价涨了多少,上个月是靠着统计局的人拼命加班,才勉强给捣鼓出来的。但这个月,加班也没用了。为啥?因为停摆,统计局的工作人员连门都出不去,没法去超市、去加油站采集价格。这就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就是把人累死在办公室,没有原始数据,神仙也变不出报告来。
这么一来,十二月份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就变得极其尴尬。一群全世界最顶尖的经济学家,将不得不在没有就业、没有通胀这两大核心数据的情况下,决定是加息、降息还是不动。这在美联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简直是在“盲飞”。虽然美联储的官员们嘴上还很硬,一个个放话说十二月可能不降息,想稳住市场。但市场这东西,比谁都精。华尔街的那些人精们早就看透了,这不过是“外强中干”的嘴炮罢了。他们普遍认为,美联,这招美国人用得太熟了。2008年次贷危机,印钱;2020年疫情爆发,印钱。反正家里出了事,就开动印钞机,把稀释过的美元洒向全世界,让大家一起帮他“买单”。如今,各种非官方数据显示,美国经济的寒气已经逼人。企业裁员人数创了二十年新高,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跌到了三年多来的最低点,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你站在美联储主席的位子上,手上能打的牌也就这么几张了,印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就在大洋彼岸手忙脚乱、焦头烂额的时候,咱们这边却气定神闲地公布了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一出来,对比之下,就让美国那边看着十分“眼红”。
第一个是
。到十月底,咱们家的外汇储备不降反升,达到了3.34万亿美元,还连续涨了三个月。这事儿妙就妙在发生的时间点。十月份,美元指数涨得挺凶,按理说,我们手里持有的欧元、日元这些非美元资产,换算成美元就该“缩水”才对。这就好比你手里拿着一堆外国股票,结果人家货币贬值了,你的总资产应该会变少。但咱们的总资产反而还多了点,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通过贸易等渠道,实打实赚回来的真金白银,盖过了汇率波动的损失。这背后,就是经济的韧性,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底气。这道防火墙,对那些想靠“美元潮汐”来收割别人的国家来说,是相当头疼的。
第二个是黄金。央行宣布,我们又买了黄金,这已经是连续第十二个月买了。虽然这个月买得不多,但这个动作本身,意义比数量大得多。一方面,这是在用行动告诉全世界,我们在坚定地给自己的储备资产搞“多元化”,不能把鸡蛋都放在美元这一个篮子里。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这么干,无非是谁干得早,谁干得坚决罢了。
买入的时机也很有讲究。当时国际金价刚创了新高,然后猛地跌了一波,市场上人心惶惶,有些机构都想着要不要抛了。我们偏偏在这个时候继续买入,意思很明确:我们不关心黄金短期是涨是跌,我们看重的是它作为“超级货币”的地位,是它能给人民币国际化撑腰的那个“硬核”价值。黄金是信用的“压舱石”,一个国家的货币想在世界上有分量,家里没点黄金储备,说话都不硬气。这个动作,不光是让美国眼红,更是直接戳到了美元利益集团的焦虑点。你看,一边是政策抓瞎,只能靠历史经验赌一把;另一边是战略清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扎稳打。中美之间的这道分水岭,已经不是一条线,而是一片越来越宽的水域了。美国的印钞机或许很快就要重新轰鸣,但这次,世界已经不是上次那个世界了。潮水的方向正在改变,但它转向的时候,通常听不到声音。
嘉正网-嘉正网官网-免息配资开户-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