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家伙,这事儿要是放在小说里,都得被读者骂是烂尾楼。
你敢信?
咱们的中国男足,又一次用行动艺术,给全世界球迷表演了一出行为艺术,名字就叫《消失的主教练》。
韩国媒体DAUM那边都看不下去了,直接甩出一篇报道,标题大意是:中国足球又创“奇迹”,四个月了,连个主教练的影子都没看着,这下限是又突破了。
我看到这新闻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想笑。
真的,都2024年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早没圣诞老人了,什么事儿不得自己亲手去拼?
可咱们的足协,愣是把日子过成了等风来,而且一等就是四个月。
从6月说要找新帅,一直等到11月,中间经历了9月、10月两个国际比赛日周期,结果呢?
球员们连个集训通知都没收到,国家队彻底“停摆”,这在全球足球界都算得上是闻所未闻的“骚操作”。
这感觉就像什么?
就像你家孩子马上要高考了,全家人嘴上喊着“冲刺985”,结果从暑假开始,别说请家教、报补习班了,连学校都不让去了,课本也全锁柜子里,就让孩子在家自己“悟”,美其名曰“自主学习”。
这不扯淡吗?
中超、中甲的球员们刚打完一个赛季,身体和竞技状态正热乎着,本该是拉到一起磨合新战术、捏合成一个整体的最佳时机。
结果,国家队的大门一关,球员们只能在各自俱乐部“单练”,联赛和国家队完全是两条平行线,永不相交。
你再看看隔壁邻居,韩国和日本那边,新教练早就走马上任,热身赛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连沙特、伊朗这些老对手,也都在为新一轮的世界杯预选赛排兵布阵。
就我们,别说正式方案了,连个过渡主帅、临时教练组都没有。
球员们就像一群站在月台上等车的旅客,眼巴巴看着别人的车一趟趟开走,自己这趟车连个报站的广播都没有。
大家心里都门儿清,这事儿八成是黄了。
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
2019年里皮老爷子撂挑子不干了,足协花了127天,总算把李铁扶上了帅位。
那时候好歹还组织了“国足选拔队”去打东亚杯,算是没让队伍彻底散架。
可现在呢?
连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活儿都懒得干了,战术组、数据组的工作全线停滞,整个国家队就像一艘幽灵船,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着。
韩媒还提到,说有欧洲知名教练对国足帅位感兴趣。
这话听着就跟“我有一个朋友”系列故事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选帅流程完全是“黑箱操作”,候选人有谁?
面试了几轮?
选拔标准是啥?
是看重履历、战术风格,还是看谁的PPT做得更漂亮?
外界一概不知。
这种神秘感,很难不让人联想,是不是内部早就“内定”了,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官宣?
还是说,压根就没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
更讽刺的是,足协的各种政策文件里,白纸黑字写着要提升国家队竞争力,要提前备战2030年世界杯。
口号喊得震天响,可到了实际操作层面,2024年的预算里,国家队集训的经费甚至都没增加。
体育总局那边忙着搞体教融合、俱乐部准入审核,一堆宏大叙事,偏偏没人来盯国家队这个最关键的绩效指标。
出了问题,你甚至找不到一个能站出来说“这事我负责”的人。
这不是没人管,而是缺乏一个真正敢于拍板、愿意承担责任的“话事人”。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管理失职了,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惯性拖延”。
从当初127天选出李铁,到现在超过120天连个影子都没有,我们看到的不是进步,而是退化。
这种“摆烂”的态度,比输掉任何一场比赛都更让球迷寒心。
毕竟,技不如人可以练,但如果连训练的意愿和组织都没有,那还谈什么未来?
所以,当韩国媒体用“奇迹”这个词来形容我们时,我一点也不觉得刺耳。
在这样一个需要分秒必争的竞技世界里,能如此心安理得地“躺平”四个月,这本身,不就是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迹”吗?
只是不知道,下一个国际比赛日到来时,我们等来的会是新教练,还是又一轮的沉寂。
嘉正网-嘉正网官网-免息配资开户-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