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用眼习惯的改变和对眼部疾病认识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日常会接触到滴眼液的使用。眼药水到底该怎么点?滴眼液如何保存?家庭常备药是否可靠?之前一直用的药水怎么这次不管用了?你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疑惑?没关系,眼科医生今天为大家一一解答。
如何正确滴眼药?


点眼药前,要清洁双手,取坐位头向后仰或平躺位,拉开下眼睑,暴露眼球和眼睑之间的沟槽(即下方结膜囊),将滴眼液滴入下方结膜囊内,然后闭合眼睑,轻轻转动眼球使得药液均匀分布即可。
注意应避免直接将滴眼药滴至角膜即黑眼仁的表面,因为角膜上富含神经末梢,药物的机械刺激可能导致反射性流泪从而冲出药液或因出于眼睛被药水砸一下的恐惧而频繁闭眼导致用药困难。另外,滴眼药水时尽可能不使药瓶接触眼睑睫毛或皮肤,避免药物污染。
眼药流出来了怎么办?


药液滴入眼睛后,首先分布到泪膜中,然后由泪膜经角膜转运至眼内。一般滴眼液每滴约30-50ul,而结膜囊泪液容量最多为10ul,实际上只有约10%的药液保留在结膜囊内。因此,每次只需滴一滴药液即可,即便如此也仍会有眼液流出眼外,所以,不必怀疑没有滴进去而一次点2-3滴。
在正常情况下,泪液以大约16%的速度更新,滴眼4分钟后仅50%的药液残留在泪膜中,10分钟后仅剩17%。所以,为促进药液的眼部吸收,同时又避免药液被冲至眼外,再次滴眼药的时间间隔最短为5分钟。滴药后,可按压内眼角的泪小管处,减少泪道的排泄作用,增加眼部的局部吸收并减少药物经鼻黏膜的全身吸收。
眼药成分有哪些?


眼膏通常以凡士林、羊毛脂和矿物油作为基质,增加眼药与眼表结构的接触时间,但由于只有眼膏表面的药物可溶入泪液中,限制了药物在泪液中的有效浓度,常用于夜间睡眠时的药物维持,对于眼表损伤的患者,眼膏还能起到润滑和滋润的作用从而改善眼部刺激症状。
如何科学保存?


为避免滴眼液受到微生物污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允许多剂量滴眼液加入适量的防腐剂。通常滴眼液一旦开封需要在1月内用完,而对于未开封的滴眼药则参照保质期保存使用。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通常经过一次有效的治疗,疾病得以治愈后滴眼液仍有较多剩余,剩余的滴眼液通常会保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但由于我们在滴眼药时常常会使瓶口与睫毛或眼睑皮肤等有菌组织接触,长期保存时会引起细菌在瓶口处或残余药液中繁殖污染,使用这些“被污染”的药物,会进一步加重眼部的不适。
大量或长时间的防腐剂接触也会对眼表造成毒性作用,故对于一些必须长期使用的治疗药物,如抗青光眼药物或人工泪液等,可根据情况选择不含有防腐剂的剂型。
慎用抗生素类滴眼液


特别指出的是,在门诊我们常常会遇到长期坚持要开抗生素滴眼液缓解眼部不适的患者,无论眼睛是哪种不适,先点点消炎药试试。这种方式并不可取,且不论是否对症,除特定疾病外临床中很少有能长期使用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类滴眼液和激素类滴眼液,长期使用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
眼科专家出诊信息

点击按钮查看实时出诊动态


来源:眼科
作者:王宇
荐稿:卢艳
排版:李春慧
责编:曹翠峰 范晓 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
嘉正网-嘉正网官网-免息配资开户-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