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封面新闻消息,近日,多位云南商务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向媒体反映,他们在校期间曾被学校强制安排到电子厂实习,且被克扣每小时6元工资,“一站就是11个小时的工作,我们学的是医学专业,他让我们去流水线打工”。对此,云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回应,暂未收到学生反映,将去落实调查,“如果说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去电子厂,肯定是违反国家相关管理规定的。”
\n学生参加实习应该,但医学生被分配到工厂流水线上组装零件,算哪门子实习?名为实习,实为打工,甚至沦为职校的“捞钱”工具。据悉,一份云南商务职业学院利润结算表显示,有人出勤天数22天,总工时232小时,单价为19元,扣除400元餐费消费、50元保险和10.83元水电费超支,实发合计3947.17元。表格最后一栏“学校利润按出勤天数算”备注有826.57元。有同学反映,“我们同学看到财务表格,工厂给的是25元每小时,学校给我们发的是19元每小时,我们就去找工厂车间主管,主管说我们被坑了。”
\n实习“卖人头”,学校赚提成,并非新闻。监管三令五申,一些职业院校为何视为耳旁风?违法成本低,监管和惩罚不到位。本次事件中,据学生发给媒体的“实习合同”显示,甲方备注有“劳务派遣单位”字样,但并未填写具体单位名称,乙方填写有学生具体信息,派遣期限为3个月,从2022年1月7日至2022年4月6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采用按小时计薪,但并未填写具体工资数额。模棱两可的合同,折射出职校学生实习管理监督与实习劳动权益保护的双重缺失。
\n其实,对职校实习并不缺少管理规定。教育部、财政部等5部门2016年就出台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表示,除专业和岗位有特殊要求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外,实习期间一般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和上夜班,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和管理学生实习工作。但是这些权益谁来保护,如何具体执行监管,事发后如何处置惩戒,都显得模糊且不充分。
\n说到底,不痛不痒、未触及根本的问责,相关职业院校不在乎。要杜绝类似事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规范职校学生实习,必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如发现赚“人头费”现象,就责令涉事院校吐出不义之财,同时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将违规学校与企业列入招生、用工黑名单等。如果真做到“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谁还敢乱来?
\n目前,云南商务职业学院毕业生反映的情况还在调查中,相关部门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如真有违规违法之举,就要及时“亮剑”,从严治理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实习”。只有扎牢“监督制约”的短板,处罚问责到位,才能更好地保护实习学生权益,杜绝职校“卖人头”的实习乱象。
\n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嘉正网-嘉正网官网-免息配资开户-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