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定下马上实施的新政策无疑改变了近期金融圈的风向——财政部宣布从明年8月8日起,对新发国债、地方债、金融债的利息恢复增值税征收。
这不只对机构投资人,银行、理财等都得重新盘算盘算,哪怕你自觉和国债没半毛钱关系,以后你买的理财、手里的收益恐怕都难独善其身,理财收益下降也只是时间问题。
说理财收益快降,许多人第一反应是“跟我有啥关系?
我又没买什么奇怪的债券!”
实际上,这波操作的“蝴蝶效应”,很快就会波及到你、我这样的普通存户。
咱们都知道这几年经济通缩压力不小,很多人本能选择保守防守,“理财稳一点”“有国债兜底”,可想而知,理财产品的收益一直被看作比定存强的“靠谱选项”,甚至已经是大伙钱包里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是新政一落地,银行等机构的债券收益缩水了,转头就会体现在理财产品上,你以为你是站在洪水高坡,实际上别人泄洪你也被浸了脚。
这事其实有点像日本03年那会儿做的事,经济一闷,日本为了让资金别都窝在安全的债券里,也恢复了公司债券利息所得税,刺激投资者“向风险进发”。
结果不到半年,债市的利率蹭蹭往上窜,反倒让更多资金去了股市,日经225指数那半年涨了12%。
咱们这次也是把无风险利率往下拉,从债市赶走部分“胆小钱”,让这些原本稳妥的理财和存款,更多被推向股市、楼市,甚至鼓励大家去做点实体投资。
其实财政部这招不是头回上演。
咱们2008年经济吃紧时,还暂停过对居民存款利息的个人所得税,就是想让大家多花点、多投点别老攥着钱。
那会儿效果很直接,消费支出嗖嗖上涨,零售额一年内蹭上了15%的同比增速。
唯一小遗憾,就是大家对存钱执念太深,储蓄习惯没太变。
不过随着投资产品多样化,现在的效果可能比当年还要明显。
感觉今年不少金融动作,说白了都是在下“总攻通缩”这盘棋。
就拿新政后,8月1日晚上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7%来看,不止理财产品压力山大,买债券的机构也要重新考虑配置。
专家们分析得通透,现在债市上的老券待遇突然变好——因为还享受免税红利,价格涨得比新发行的券可抢手多了。
而即将发的新券,为了补偿税收损失,估计只能提高票面利率才能吸引投资者。
可以想见,未来债券价格新老分化,理财产品结构也会被“倒逼升级”。
银行方面动作很快,截止到8月2日,不少大行已经调低了理财产品中债券配置的比例,市场上普遍预计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要跌0.3~0.5个百分点,这绝不是个小数目。
以2025年6月底30.67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体量算,一年下来影响的资金、收益之多,一言难尽。
而且专家也说了,今后“固收+”等策略型理财会成为主力,资金会从单纯买债转向更灵活多元的投向,风险和收益都比之前更需要细品。
年化收益率2.12%本来就不高,现在要再降,恐怕有些保守投资者得重新考虑自己的理财策略,股市基金、消费或是创新产品,多少要分一些蛋糕过去。
关于这个增值税的适用范围,其实也不是一刀切干所有人。
机构投资者大头(银行、理财公司、基金等)肯定跑不掉,按月上缴该补的都要补。
但对我们“散户老百姓”来讲,只要你不是月赚十万以上的大户,还能继续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这点倒是也让人松一口气。
换句话说,老百姓直接买国债、储蓄债券,理论上依然应该是安全的;但问题在于,谁家理财、基金不是把你的份额集合投资于债券?
那间接影响必然还是到来了。
这招政策其实代表的,是国家决心破局通缩、撬动沉积大资金的决心。
6月末,居民存款高达162.9万亿,单单一个月比上个月就多出2.5万亿。
这样的超高储蓄,如果不引导一部分流向股市、楼市、消费市场,你真说让经济焕发生机还真挺难。
毕竟,资金“泛滥”到低风险渠道,炒热了债市,其他领域冷冰冰的局面迟早要破。
顺着全球金融情势看,美国那头,就业数据突然“跳水”。
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新增加的非农就业只有7.3万,远低于预期,而5、6月数据更是被大幅下修,等于一下子拉低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美股直接应声大跌。
更有意思是,特朗普见到经济数据如此难堪,直接把统计局长炒了,然后各种公开抱怨数据造假。
说起来,这届美国总统为了选举,也算操碎心。
而就在美国降息的预期越压越重时,美联储体系、甚至领导层都在变动。
没错,美联储理事阿德里亚娜·库格勒宣布辞职,直接空出了一个实权席位。
很多人认为,特朗普可能会趁机提前塞进下一任自己人,未来美联储在大方向上的操作空间只大不小。
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对美元未来走势以及全球资金流向的预判,充满了不确定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美、中欧最近的贸易博弈。
美方在瑞典的第三轮谈判里,主动宣布撤销12项对华制裁,并且高调释放“想达一个两国双赢协议”的信号,中方当然强调互利共赢和少用限制手段。
可如果稍微多看看新闻,你能感受到,哪怕光刻机、稀土、新能源车这些敏感产业依然是“剑拔弩张”状态,想彻底缓和可没那么容易。
同时,特朗普还在高压施压买俄油的国家,要加征“二级关税”。
印度直接被加了25%关税,中国这边选择以实施与俄罗斯的新一轮海上联合军演作为回应。
看上去,全球贸易与金融地缘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和咱们的钱包息息相关。
说回来,这次国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增值税的事,短期来看,银行理财等产品受影响,保守型资金流向股市、楼市甚至实体经济的概率大增。
市场也许会经历一阵阵“肉疼”,但从大局看,若能把沉睡资金唤醒,点燃投资、消费热情,总比债市一枝独秀、其他行业冷清要强。
所以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常规理财“埋头苦攒型”,也许这下要多想想资金如何灵活配置,别一味盯死某条路。
有些人担心,像2008年前那种利息税会不会卷土重来,对居民存款也得再征一笔税?
确实,并非全无可能。
毕竟,当年1999年开征利息税,最高20%,07年为抗通胀降到了5%,08年金融危机才暂停。
政策走向最终会受大形势、经济周期和大家的理财新习惯影响。
只能说,不想让钱“睡大觉”,国家和市场都心急如焚。
如今理财收益可能见顶回落,债市也要“换道行驶”,你的选择还坚持一根筋么?
还是在动荡不定的日子里,学会留一手多策略。
大时代的浪,拍在每个普通人脚下。
怎么站、怎么走,早得自己多掂量。
总之,这一次不只是谁的利空,也许正是所有普通人该调整姿态的时候。
别等到政策明牌时才懊悔没早做准备,更别做那个只盯着收益一角,错失整个生活热度的人——风起云涌的周期,总有人不经意中成为“现象级的主角”。
嘉正网-嘉正网官网-免息配资开户-国内股票配资实盘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